實體書店在“笑與淚”中重塑角色
“書店,我想把它一直開下去。36年前,因為愛,我做了這份工作;36年后,我依然熱愛著。”8月13日,在長三角品牌實體書店融合發(fā)展座談會上,浙江舟山島上書店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曉娜發(fā)言時感慨萬分,幾度哽咽。她說,書店能“挺”到現在,與讀者的支持分不開,也正是看到他們眼中閃耀著對圖書、對閱讀熱愛的光芒,讓她覺得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。
開書店,需要情懷,但也要生存。數字時代,實體書店的破局,牽動著業(yè)內的思緒,也激發(fā)了無數書店人的探索熱情。
極致美學背后是對地域文化的開掘
2013年,鐘書閣驚艷亮相,把“最美書店”四個字帶上了行業(yè)舞臺。今天,鐘書閣已發(fā)展到在全國擁有51家實體書店,服務近1億讀者。在中國書刊發(fā)行業(yè)協會副理事長董依薇看來,鐘書閣的成功不僅在于其對空間美學的極致追求,更在于其對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與巧妙融合。
“每一家鐘書閣都因地制宜,將當地的歷史文脈、人文風情融入書店的設計與運營之中,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?!倍擂闭J為,通過挖掘地域文化,書店不僅有了個性與獨特性,還增強了與地域的連接和互動,進而成為城市文化的縮影與傳播載體。
島上書店作為長三角品牌書店,受邀參加了今年的上海書展。書店不僅帶來了三毛的著作、舟山作家創(chuàng)作的有關三毛的作品,以及《里斯本丸號悲歌》《舟山有意思》等有著地域特色的書籍,還精心挑選具備海洋文化特色的文創(chuàng)產品,在展位上布置漁網、小船,以及爬于網上的蟹、蝦、貝類文創(chuàng)產品,方寸之間盡顯海洋韻味。
“時代在變,小書店的使命也在變?!眲阅日f,從賣書連接人與書,到現在連接人與島,島上書店想把三毛的故事、海島的故事講得更好、傳播得更遠。這些年,小書店一直琢磨如何讓自己活得更有聲色,CityWalk路線怎么設計,博物考古的知識怎么講得讓小朋友更愛聽,文創(chuàng)產品怎么融入海洋的元素……書店努力將在地文化挖得更深,“哪怕是做咖啡,也要給它調出一個海島的風味來”。
把店開下去就要養(yǎng)成澆灌閱讀的習慣
“當下,實體書店的空間似乎不斷被擠壓,但這恰恰映照出書店的本質價值遠不止于售書。”上海鐘書實業(yè)有限公司總經理金鐘書說。
安徽徽州書局總經理張建兵介紹,徽州書局的探索和實踐經歷了從單一教輔到多元產品的結合、從教育促進到文化空間的轉變、從產品供給到閱讀服務的轉變三個階段。
“近年來,我們聚焦分級閱讀,重點打造少兒分級閱讀體驗館,讓書店從閱讀服務轉向閱讀指導,初步構建了家校社館店研多級聯動的閱讀推廣模式,也給實體書店的發(fā)展注入新活力?!睆埥ū胤窒砹藭衷谔峁╅喿x服務方面的實踐。
鐘書閣于2020年開始探索多元融合的發(fā)展模式。“我們通過圖書策劃、電商、文化服務等業(yè)態(tài)來反哺書店,也通過‘時光悅讀’項目在全國各地推廣閱讀,給閱讀習慣澆灌長期的土壤,把書店開下去?!苯痃姇f。
在上海,鐘書閣在市婦聯的牽頭推動下,參與并策劃了“家+書屋”家庭教育新空間項目,攜手滬上知名書店、各大高校、圖書館、特色空間及線上閱讀平臺共同打造時尚、溫馨、開放的家庭教育空間。該項目被納入2025年上海市為民辦實事項目,目前共形成243個“家+書屋”家庭教育新空間。在江蘇,鐘書閣無錫店去年“十一”開業(yè),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舉辦了近百場活動,更聯合近百家出版社舉辦了為期3天的“天上村前”讀書節(jié),吸引讀者超3萬人。
“那些無法被喧鬧的電商替代的沉浸式探索,無法被講書服務滿足的主動深度閱讀,以及AI難以復制的人與人之間的真實互動與溫度,這些才是書店最珍貴的內核?!苯痃姇f。
關鍵是找準自身的不可替代性
書店的本質應該是跟文化、跟閱讀有關的空間的整合,這一定位受到書業(yè)人士的普遍認同。在挑戰(zhàn)重重的當下,書店行業(yè)注定要經歷一個階段,在摸索中前進,在新環(huán)境中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,重塑這個行業(yè)的角色和價值。
“實體書店確實在經營上出現了困難,但我覺得這是市場環(huán)境變化得太快帶來的,就像孩子長得太猛后會缺鈣,那就需要補鈣。”浙江省出版物發(fā)行業(yè)協會理事長、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董事長蔣傳洋認為,實體書店這些年一直在消解互聯網發(fā)展所帶來的陣痛,以浙江新華書店為例,近年來在做好門店轉型的同時,也在探索建立一個有著自身價值的產業(yè)體系?!澳男┦且鞯?,哪些是賺錢的,整個產業(yè)體系怎樣才能更穩(wěn)固?”蔣傳洋認為,在思考這些的過程當中,書店才開始接近產業(yè)運行的實質性區(qū)域。
在江蘇大眾書局圖書文化有限公司創(chuàng)始人繆炳文看來,實體書店要實現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,關鍵在于找到自身的不可替代性。作為國內將書店定位為“文化百貨”的第一人,繆炳文表示,書店不僅是售書的場所,更是文化生活的交匯點,通過結合多元業(yè)態(tài),書店能夠重新塑造文化服務的核心地位。
上海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榕也表示,書店已經不能僅僅依賴傳統的圖書銷售,而是需要通過內容和服務的升級,打造出具有復合型功能的文化平臺。新華傳媒近年來持續(xù)推動門店的場景化改造,將閱讀與黨建、文藝、教育、社交等跨界深度融合,形成了集圖書銷售、閱讀推廣、文化傳承于一體的新型書店模式。
“每年我們都發(fā)現有很多定位準確、特色鮮明的書店誕生?!痹谥袊鴷l(fā)行業(yè)協會理事長艾立民看來,無論時代如何發(fā)展,社會都需要圖書行業(yè)和書店行業(yè)。在數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,書店亦需不斷增強自身的“造血功能”,優(yōu)化提升行業(yè)服務水平,探索新的運營模式,成為城市文化肌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